7月17日零时泰安配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互免持公务普通护照和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正式落地生效,持中马两国普通护照的公民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单次停留最长30天。这一历史性政策将大幅降低两国人员往来成本,预计每年推动双向游客超过数百万人次。与此同时,数字化工具也为中马跨境旅行迎来“如在家乡”的便捷体验。
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已成为今夏中国游客出境游Top 3目的地,据南方+记者从微信方面了解到,近半年微信支付在马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实现数倍增长,马来西亚商家接入微信支付热情高涨。与此同时,数字化生态的融合正重构两国商业基建——微信支付与马来西亚支付公司PayNet合作,让中国游客可以直接扫遍布马来西亚的DuitNow二维码完成支付,7月15日至9月15日,微信支付用户通过扫DuitNow 二维码支付收集马来特色纪念币,还可获得累积最高311元人民币代金券。
此外,数字化正重构中国游客的出境体验。在吉隆坡Central Market的榴莲摊前,刚到马来西亚的广州游客罗女士打开微信泰安配资,对着粉色DuitNow二维码轻轻一扫,屏幕上跳出“98元人民币支付成功”的字样。“连货币兑换都省了,和国内买水果一样方便。”她手中的猫山王榴莲,也成为微信支付覆盖全马260万商户的缩影。从AirAsia亚洲航空、KLIA吉隆坡机场免税店,到仙本那Singamata海上度假村、浪中岛夏日海湾度假村,都能通过小程序实现一键预订,微信生态早已融入马来旅游业的方方面面。
泰安配资
通过小程序翻译功能,中文小程序秒变“马来语”
海峡另一端,当马来西亚旅客哈桑初抵广州,在出租车内惊喜地发现可以支付的二维码,“这个双语指引卡太贴心了”他指着出租车里中英对照的微信支付操作指南感叹。此刻,微信生态正支撑着越来越多马来访华游客的深度探索:小程序内点击右上角翻译按钮,中文菜单秒变马来语,跨语言的鸿沟被悄然抹平;而在陶陶居茶楼用微信支付绑定的境外信用卡扫码结账,不用兑换现金,早茶也能“惬意饮”。
南方+记者 叶丹泰安配资
银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